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气相中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
|||
浏览:196次 发布时间:2015-2-5 | |||
低温等离子体治理有机废气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是一种高效率、占地少、运行费用低、使用范围广的环保处理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高压放电,在常温常压下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包括大量的高能电子,OH、O等活性粒子),对有机物分子进行氧化降解。正丙醛 Chen等利用脉冲电源激发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降解不同湿度(0% ~0.8%)和氧含量(0% ~21%)的农药厂废气,研究表明,初始浓度为761 mg/m3的二甲胺气体,峰值电压为41.25 kV时去除率达100%。洪波等采用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对三乙胺废气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实验考察了峰值电压、载气成分和水分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峰值电压、增加氧气的体积分数均有利于三乙胺的分解。当通气量在300 mL/min,三乙胺的质量浓度约为0.05 mg/L,氧气体积分数为25 ,处理效率可达到65以上,最终产物主要为CO2、H2O和NO2。张沛存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齐鲁石化公司晴纶厂的二甲胺废气,研究表明,二甲胺废气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去除率达99.8%以上,烟囱尾气臭气浓度小于1 000,厂界臭气浓度小于5,达到了国家环保排放要求。本课题组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二甲胺气体,气体流速为14.9 m3/h,初始浓度为2 104 mg/m3,外施电压为4.8 kV时,去除率和能率分别达到85.2%和953.9 g/(kW·h),而碳平衡只能达到40%左右。正丙醛 |
|||
|